中廣網濟南3月22日消息(記者姜文超 宋強)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每到周六的早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北京總有兩個地方人頭攢動,一個是天安門廣場,大家都在看升國旗;另一個是潘家園市場,大家都在低頭尋寶。”
這是收藏大家馬未都的原話,也是今天收藏熱的現實,但無法回避的另一個現實是:作假,已成為每一個藝術品收藏、愛好及研究者面對的棘手問題。
記者在山東古玩市場調查時就發現,新制家具可以神奇般地變成售價幾十萬的“明清老古董”,其中奧秘何在?浸淫多年的老行當居然也會屢屢中招,這又是為何?
古玩收藏愛好者周平海最近很是窩火,從大喜到大悲,任誰也無法輕易接受。原來,去年經過一番周折,他從一處偏僻的農村尋覓到一套明代家具,花費了三十多萬元。周平海買的是一對“明代”檀香紫檀圈椅,按他的說法,市場價怎么也得五六十萬,本想著賺了大便宜,可哪成想竟是“高仿”家具。
周平海:我在這行做了也不少時間了,自認眼力還不差,最后還是上當了,用行話說,先是被“埋地雷”,再被“講故事”,結果還是中了招。
周平海所說的“埋地雷”和“講故事”是一些造假者的慣用伎倆。先是把假家具放在一些利欲熏心的住戶家中,然后放出風去,說某某家中收藏著什么樣什么樣的古代家具,以待那些手握重金又不懂行的受騙者前來上當,這個過程就叫“埋地雷”。等到有人要上鉤了,再由一個口若懸河的人來“講故事”,開始瞪眼睛說瞎話,說這套家具是哪朝哪代哪個王公大臣的遺物。成交一樁生意,便可獲利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記者聯系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他這樣說道:“膽量大,要五百萬也有人要,越是大老板他越是不明白,肯定問別人。”
周平海其實還算是個謹慎的人。可為什么最終還是上了當呢?在周平海的家中,記者見到這對紫檀圈椅,通體暗黑發亮、雕刻精細、古色古香。
記者:是這個嗎?
周平海:對,就是這個,你看,無論是質地、重量、包漿還是雕工,看起來這都是一件難得的紫檀精品,極像明朝工藝。
自以為得到“寶貝”的周平海招朋友來“掌眼”,當時就有人提出疑問,懷疑這套家具是假的,最后經過專家認定,這套三十幾萬淘來的家具確為當代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