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今年交付的部分經濟適用房與“質量劣等”扯上了關系。從窗戶看過去,對面的樓好像沒有“站直”,被切割成一個奇怪的弧度,“我們的窗框不對,是弧形的。”杭州丁橋辰秀嘉苑12幢1單元的業主李先生告訴CBN記者。
丁橋辰秀嘉苑最近因為房屋質量不合格而“聲名鵲起”,在辰秀嘉苑2354戶業主中,至今還有將近500戶業主因為質量問題沒有收房。
不愿收房
7月26日,業主張先生收到開發商杭州瑞立辰秀置業有限公司的一封函,其中表示,他們購買的經濟適用房已由原來的80.12平方米縮水至79.9平方米,“我當時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覺不太好。”張先生沒有想到,他的房子此后卷入了一場“質量門”風波。
6月底地處杭州九堡的藍橋名苑一期經濟適用房開始交付,第一期交付房源有845戶,其中,需要維修的不到500套,存在嚴重問題的有20~30套。類似的問題在后來交房的丁橋辰秀嘉苑中再度出現。
丁橋辰秀嘉苑是杭州丁橋區塊最大的一個經濟適用房項目,涉及兩千余戶業主。“按合同約定應當在今年的4月30日前交付。接到通知交付日期為7月29日,比合同約定晚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丁先生隨后在網絡上發現,許多業主質疑房子的質量有問題。
隨后他找了一家驗房公司,在交房當天進行驗房,驗房結果讓他大驚失色,“有41處空鼓,16條裂紋。”這些都還不是他最擔心的問題,“驗房師告訴我,最大的問題是電梯井未做隔音處理。”這些問題,屬于后期很難整改解決的問題。
在同一個小區,記者看到,李先生的房子中安裝的窗框是彎曲的,地上有一條2米多長的裂縫,貫穿整個客廳,墻面上全是黑色的“補丁”:“都是剛補的,原來這些地方在漏水。”李先生略帶自嘲地告訴記者,與其他房子相比,這些都只能算是小問題,大部分的房子都存在空鼓、裂縫或者衛生間滲水的問題。更夸張的是,靠近電梯的一套房子離電梯的距離只有不到一米,如果開門的時候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撞到正在等電梯的人。
關鍵是這些被通知來收房的業主,至今沒有看到開發商應該在交房時提供的“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有些業主就以書面形式向開發商提出“拒絕收房”,九堡藍橋名苑一期816戶住戶中,還有10戶仍未辦理收房手續。丁橋辰秀嘉苑有將近500戶業主不愿意收房。
事實上今年是杭州市迎來經濟適用房的“大年”,先后已交付5個樓盤,交付總建筑面積70萬平方米以上,總套數8200多套,遠遠超過此前提出的全年經濟適用房竣工交付50萬平方米的目標。
在連續多個經濟適用房項目暴露出質量問題后,8月19日,杭州市建設委員會開始對杭州市經濟適用住房、拆遷安置房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質量專項整治行動。這次整治活動主要就是針對杭州市目前在建的經濟適用房施工質量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是項目各建設責任主體的質量行為和工程實體質量情況。
利潤單薄
在冰山未露出一角之前,杭州的經濟適用房曾經歷過一段“最好的時光”,也一度是許多城市爭先學習的典型。從2003年以來,杭州已建設經濟適用住房500多萬平方米,解決了5萬多戶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
如今兩個經濟適用房項目出現普遍的質量問題,很多人將原因歸結于開發商利潤太低。一家大型地產開發公司負責工程建設的高管告訴CBN記者:“經濟適用房的利潤比較薄,這是導致開發商忽視質量監管的一個重要原因,通常建設上由施工方包辦,施工方就更亂了,有的是大承包,有的再繼續分包下去,這樣很難控制工程質量。”
根據2007年12月國家七部委下發的《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規定,地產開發企業實施的經濟適用住房項目利潤率按不高于3%核定。這也是許多大的地產公司不愿意涉足這個市場的一個主要原因。“3%是比較低,這樣的房子,從規模上看,建設周期基本在兩年左右,算開發周期比較長的項目,同樣的商品房利潤,至少可以控制在15%~20%。”上述高管表示。
有知情人士表示,杭州這兩個經濟適用房的項目都是虧本在做,“工期不斷延長導致成本上升,施工方從自身利益考慮,想利潤最大化,導致施工過程中不斷偷工減料。”
據了解上述被曝出問題的經濟適用房的開發商,分別是杭州瑞立辰秀置業有限公司和杭州九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記者在兩家公司的網站主頁上未能找到其之前開發的其他地產項目。據了解,在質量問題被曝光后,這兩個項目的開發單位已被取消參與經濟適用房項目的投標資格,施工和監理單位也被暫停參與政府投資項目的投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