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7億多農民生活居住在農村。在這樣的國情之下,要實現全民質監法規意識的普及,宣傳教育的重點就必須放在農村。只有農村的質監法規意識提高了,整個社會質監法規意識才會上升到一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水平。但由于農村受文化程度、環境氛圍、信息網絡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從現狀看,農村是質監法規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要有效地解決農村質監法規教育存在的問題,使質監法規教育直接進村入戶,筆者認為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用實勁。
一、抓龍頭,確保農村質監法規教育的組織落實。鄉(鎮)、村兩級是開展農村質監法規教育的關鍵環節,鄉(鎮)、村干部既是質監法規教育的重點對象,又是農村質監法規教育的領導者、組織者。因此,要大力加強對他們的質監法規教育,使他們明確自己在抓好本鄉(鎮)、本村質監法規教育方面所擔負的重要責任。要把質監法規教育納入縣(市)、鄉鎮黨校的培訓內容,定期組織鄉(鎮)、村兩級干部參加質監法規教育講座,訂閱質監教育報刊,增強鄉鎮、村兩級干部質監法規觀念。要在各鄉(鎮)的各個村居選定和培訓1到2名質監法規輔導員,構建起健全的農村質監法規教育網絡體系。同時,要堅持把質監法規教育納入鄉(鎮)、村兩級的工作職責,將開展質監法規教育的情況納入納入黨政干部政績考核的內容,督促他們把組織開展農村質監法規教育的職責落到實處。
二、抓載體,拓寬農村國防教育渠道。農村人口多,居住比較分散,點多面廣,集中教育難以落實。要真正使質監法規教育進村入戶,就必須充分借助各種教育載體,努力拓寬教育渠道,不斷豐富教育形式。要充分發揮農村有線廣播普及率、通響率高、黨員遠程教育網絡四通八達的優勢,開辦質監法規教育專題節目,定期廣播質量技術知識、質量法規;要切實利用縣(市、區)電視臺、有線電視臺和縣區報刊,開展質監法規教育專欄,開展質監法規教育;要充分利用農村的黑板報、墻報、宣傳欄等工具,宣傳質監法規和質量技術知識;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在農村主要街道和交通干道設置質量法規教育永久性宣傳牌。
三、抓時機,開展經常性的質監法規教育。隨著農村就業形式的多樣化,農村人口流動性大。因此,必須善于把握時機,及時開展經常性的質監法規教育,才能真正提高農村質監法規教育的普及率。要利用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農村外出打工人員返鄉過節的時機,運用燈迷、故事會等多種形式,寓質監法規教育于節慶活動之中。要結合重要工作開展農村質監法規教育,如利用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居等時機,向廣大宣傳加強產品質量對本地區和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增強他們的質量法規意識;要利用農村普法工作的時機,開展《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質監法規的教育。
四、抓形式,提高農村質監法規教育質量。現階段,農村人口的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要使農村國防教育真正進村入戶、入心入腦,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照抄照搬城市和企業開展質監法規教育的套路,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把質監法規教育的內容滲透到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之中,增強農村質監法規教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要結合科技、文藝、衛生“三下鄉活動”,把質量知識、質量法規和關心支持質量建設的好人好事好企業的事跡編排成戲劇、小品等節目,送質監法規下鄉。要積極籌措資金,為農村文化活動室、農民夜校、基層民兵“部、室、家”等教育場所購買質監法規教育內容的圖書音像資料、訂閱質監法規教育的報刊,拓寬農村群眾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渠道,從而使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與的過程中豐富質監法規知識,增強質監意識,從而達到全民普及的目標。(山東省平邑縣質監局 甘信軍)
甘信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