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揭蜂蜜亂象,記者用白糖、紅糖和明礬制作的“蜂蜜”能以假亂真

近日,國內不少媒體曝光了“假蜂蜜”事件,讓一些愛喝蜂蜜的市民心里不禁打鼓。近期,在島城街頭,也有很多商販挑著蜂蜜叫賣,自稱是“天然蜂蜜”。這些蜂蜜到底是真是假?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其中不乏假蜂蜜。24日,在業內人士的指導下,記者利用水、白糖、紅糖、明礬等原料,操作10分鐘就制作出了形可亂真的“蜂蜜”,這種“蜂蜜”成本每斤才5元錢。
■市場調查街頭蜂蜜價格差很多
近日,島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些人擺著蜂箱賣蜂蜜。不過,有市民反映,他們在路邊蜂農那里購買的 10元一斤的蜂蜜,糖味很濃,口感甜膩,懷疑是假蜂蜜。
22日,記者來到勝利橋北段的舞陽路,五六家養蜂人搭起帳篷擺著蜂箱出售蜂蜜。記者上前打聽價格,一位賣蜜人說:“我們每年都來擺攤,這是純天然的蜜,放心好了!”記者花10元買了一斤槐花蜜。
記者走訪發現,同樣是槐花蜜,價格卻差別很大,有的賣10元一斤,有的能賣到四五十元一斤。前來買蜂蜜的市民絡繹不絕,以老年人為主,少的買五六斤,多的一次能買四五十斤。
“不知道是不是真蜜,看不出來。”市民劉女士說,她聽朋友說舞陽路有人賣天然蜂蜜,但是自己來嘗了嘗,覺得就是一股甜味和不純的香味,吃不出蜂蜜的感覺。
現場搖蜜也可能有假
養蜂20多年的陳師傅向記者透露,島城街頭的養蜂人當中,有一部分根本沒有蜂箱,支個帳篷就敢賣假蜂蜜。
據介紹,蜂蜜造假有多種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三種:一是用甜蜜素、色素加香精勾兌,多放點兒色素就是顏色重的棗花蜜,不加色素就是清亮些的槐花蜜;第二種是用飴糖,就是“糖稀”冒充蜂蜜,造假者用開水將白糖熬成糖稀,再加入真蜂蜜,肉眼很難分辨;還有一種是頭天晚上給蜜蜂喂上糖稀或白糖,第二天就從蜂箱中舀出蜜,這些蜂蜜中含有大量的糖。
“就算是當著你的面給你搖蜜,都可能是假的。”陳師傅說,為了以假亂真,一些造假者還配備了搖蜜機,晚上把勾兌好的假蜂蜜灌到蜂箱蠟板里,白天當著顧客的面現場搖蜜,讓人誤以為是真蜜。
據陳師傅介紹,辨別真假蜂蜜可以用燒蜜來鑒別,假蜂蜜在火上燒,泡沫小而急,容易破碎,真蜂蜜起的泡沫大而不易破碎。24日,記者將在舞陽路購買的蜂蜜在火上燒,發現蜂蜜起的泡沫小而急,破得很快。陳師傅表示,記者買的這種10元一斤的蜂蜜十有八九是假的。
■記者實驗
采訪中,一位姓王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用白糖、紅糖、明礬即可勾兌出“蜂蜜”。記者決定進行實驗。24日上午,記者在市場上購買了白糖、紅糖、明礬等原料。制作成本為:400克白糖一袋,價格5元;500克紅糖一袋,價格5.5元 ;50克明礬,價格1元。
白糖+紅糖+明礬=“蜂蜜”
第一步,先往鍋里放水,約200克,點火加熱。
第二步,再往鍋里加入白糖,約100克,用筷子輕輕攪拌,讓白糖充分溶于水中。慢慢的,水開始沸騰,表面冒泡,溶液的顏色有點發黃。
第三步,鍋里加入紅糖,約5克,還是輕輕攪拌,將紅糖溶入到溶液中。
第四步,緊接著,在鍋里加入5克明礬(事先將明礬研碎),同樣輕輕攪拌。這時,記者看到,看上去主要沉淀在溶液底部的黏黏的糖,在明礬加進去后,頓時不再明顯,整個溶液呈現膠狀,融合在一起。
記者將火關小,溶液上的冒泡減少,看上去已有蜂蜜的模樣。經過微火繼續加熱3分鐘,“蜂蜜”出爐了。制作出的“蜂蜜”約有150克。
隨后,記者還勾兌出了另一種“蜂蜜”,還是使用相同的原料,白糖、明礬、水的克數同上次一樣,程序也一樣,只是放的紅糖減量,約2克。
■市民辨別
這樣,記者做出兩種“蜂蜜”,加上在舞陽路購買的“蜂蜜”,記者將三種“蜂蜜”從左至右依次擺在桌子上,1號為記者第一次制作的“蜂蜜”,2號為記者在舞陽路購買的蜂蜜,3號為記者第二次制作的“蜂蜜”。記者決定邀請一些市民,辨別一下3種“蜂蜜”的真假。
6人愿買記者做的“蜂蜜”
記者邀請了10名市民參與辨別(事先均未告訴他們其中有勾兌的“蜂蜜”)。
首先,讓10人從視覺感官上分辨,10人經過觀看,結果均認為這三種蜂蜜都像真蜜。1號因為顏色較深,有市民認為是棗花蜜。2號因為顏色最淡,有市民認為是洋槐蜜。3號顏色介于1號與2號之間 ,有市民認為是油菜花蜜。
隨后,記者再讓10人用筷子挑,以分辨蜂蜜的真假。7名市民一致認為,1號“蜂蜜”的品質是最好的 ,因為1號“蜂蜜”用筷子挑起來感覺蜜很濃,能抽成絲,2號“蜂蜜”就像水一樣,挑都挑不起來,應該質量不好,3號“蜂蜜”質量算是一般。
另外3名市民則表示難以判斷,有人認為,1號“蜂蜜”太稠了,“不太正常”。
實驗最后,如果讓這10人購買,其中6人愿意出錢購買1號“蜂蜜”。
■業內分析
24日 ,記者將上述實驗結果告訴業內人士王先生,王先生表示,記者勾兌的“蜂蜜”只是使用其中一種勾兌手法,“蜂蜜”勾兌出來后,還可以加入蜂蜜香精,這樣就更逼真了。
一斤成本僅5元,還能更低
“勾兌‘蜂蜜’已經不算是秘密,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成本,你們制作了兩種,每種大約150克。在這150克‘蜂蜜’中,白糖約耗去一塊二毛五,紅糖、明礬約花兩毛錢,成本一共才一塊五毛錢,制作一斤成本也才五塊錢。比真蜂蜜成本少得多。”王先生說。
“其實,這種手法中,紅糖還可以用醬油來代替,白糖還可以用糖稀來代替,這樣還可以節省一些成本。”這位業內人士王先生表示,現在因為白糖、砂糖都漲價漲得厲害,多數制假者已棄用白糖而改用糖稀,不然利潤空間也有限。
不過,王先生表示,在制作假蜂蜜中,明礬的作用就是讓其能充分黏合,不會沉淀。但是明礬對人體有害,可以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
■提醒
低于15元一斤這樣的蜜別買
青島桂花蜂業有限公司的彥女士在蜂蜜行業從業20多年 ,24日 ,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斤蜂蜜最低成本也要15元 。“現在有的超市促銷的蜂蜜每斤售價十幾元錢,這多數不是真蜂蜜。”彥女士說:“超市賣蜂蜜,光進場費就占了售價的三成左右,再加一成的促銷人工費,一成的包裝及運輸費,就是說十幾元一斤的蜂蜜純粹成本才5塊錢。這是不可能的。蜂蜜的生產非常復雜,初級原料要經過風干,提高波美度,然后再加工,一斤最普通的蜂蜜最低成本也要十五六元,低于這個價格的最好別買。”
彥女士說,現在市場上蜂蜜的造假程度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根據一般的看顏色、品味道、聞氣味等傳統方法,已很難辨出一二來。消費者想買真蜂蜜,可學一招。
“買到透明瓶罐的蜂蜜后,將蜂蜜瓶子倒過來,一般瓶底的中心都有一個洼點,如果蜂蜜是從洼點一滴一滴地滴下來,是真蜂蜜的幾率大,如果蜂蜜是從瓶子周圍流下來的,就可能不是真蜂蜜。”
彥女士說,此外,消費者還要注意,不要誤以為有結晶的就是假蜂蜜。蜂蜜放的時間久了一般都會結晶,消費者要注意結晶的不同,真蜂蜜的結晶是沙狀的,帶蜂窩狀,而蔗糖結晶則不是這樣的,通過這種辦法可以辨別蜂蜜的真假。另據陳師傅介紹,辨別真假蜂蜜可以用燒蜜來鑒別,假蜂蜜在火上燒,泡沫小而急,容易破碎,真蜂蜜起的泡沫大而不易破碎。本版文/圖 記者 黃英帥 張同順 王悅